-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55 点击次数:65
稀土“卡脖子”新剧本,美军工巨头慌了?网友:这下真有点急眼了
——
【开场碎碎念】
先说个题外话。前几天跟我爸吃饭,他边扒拉着米饭边看新闻,突然冒出一句:“美国要是没咱们的稀土,这飞机还能飞不?”我差点把菜喷出来。这问题吧,看似简单,其实背后水可深了。
今天就聊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限制中重稀土出口这事。啥叫“反手卡脖子”?你看美企现在的小表情就懂了。
——
【啥是稀土,为啥它这么牛?】
小时候听过那种老掉牙的段子,说家里缺钉子桌椅都散架。其实现代社会也差不多,只不过这个“钉子”换成了稀土。
你手机能刷短视频、汽车能跑、导弹能拐弯,全靠这些不起眼的小元素撑场面。有个朋友在材料厂干活,去年还吐槽说,“我们公司没点中国货,根本开不了工。”原来不是吹牛。
据公开资料,中国生产全球90%的中重稀土,这比例有点像当年村口卖凉皮的大妈垄断全镇早餐市场。想象一下,如果她明天休息一天,全镇人都得饿肚子,美企现在就是这种感觉……
——
【美军工大佬为啥最慌?】
F-35战斗机,每架需要20多种不同的稀土元素,一台驱逐舰上万磅起步。这些玩意儿用在哪呢?导航、雷达、电磁炮……哪样离得开?
洛克希德·马丁(Lockheed Martin)被媒体爆料已经开始头疼,有人形容他们最近像热锅上的蚂蚁。“供应链一紧张,我们生产线分分钟‘刹车’。”这是某位美国工程师在社交平台上的原话,看着还挺心酸,但也无奈啊!
而且,美国国防部自己报给国会的数据更扎心,说储备最多撑几个月。一旦断供,就真成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。网友调侃:以后美军是不是要靠拼图模型打仗?
——
【电动车行业瑟瑟发抖,小特斯拉也遭殃】
再说电动车,本来以为新能源是现在倒好,被一颗小小的镝和铽卡住脖颈。据New York Times报道,特斯拉今年刚从中国进口了一大批关键材料,还没捂热乎呢,这波管控来了个措手不及。
之前通用汽车信誓旦旦地宣传三万美元平价电动雪佛兰,要走进千家万户。现在估计设计师们正在茶水间愁眉苦脸琢磨:“再涨下去,是不是该送自行车?”
朋友家楼下那辆Model 3最近加价两千块成交,我问他咋想,他直接甩了一句,“谁知道以后零件会不会更贵?”这话糙理不糙,普通消费者其实比谁都敏感……
——
【科技圈集体喊疼:苹果三星躺枪】
别以为只有造坦克飞机才需要高端货色,你兜里的iPhone、耳朵里的AirPods,也全靠那些不起眼的小磁铁维持体验感。据Newsweek披露,如果价格上涨,下代iPhone可能又要涨价或者延期发布。不知道果粉看到这个消息是什么心情?
半导体产业也是一样。有做芯片研发的网友留言:“别看光刻机那么高冷,没有这些基础材料,再厉害也白搭。”
甚至有人戏称,美国科技圈终于明白什么叫“一环扣一环”,少一个零件,全盘皆输。这感觉,就像熬夜追剧发现网断了一样抓狂……
——
【医疗领域低调受伤,那些被忽略的人群怎么办?】
讲真,大部分人提到医疗设备,很少想到里面藏着多少黑科技。但实际上,比如抗癌药物和激光仪器,都离不开镥和钇等元素。《华尔街日报》曾分析,美国93%的相关化合物依赖中国进口。如果真的全面收紧,人道主义豁免之外,还有多少保障空间没人敢拍胸脯保证。
我有个亲戚去年做放疗,用到的新型设备,据医生介绍核心部件就是“中国制造”。他说,以前觉得买国产只是便宜,现在是真香警告!
所以,有时候国家层面的博弈,不知不觉影响到了每个人身边的小生活细节。这种隐形压力,比新闻里那些大词还让人焦虑一点点……
——
【美国自救路漫漫,“临时抱佛脚”靠谱吗?】
特朗普签行政命令挖矿,加州海底忙活半天,可惜技术还是绕不开中国那套精炼流程。有澳大利亚资源、有加拿大项目,但最后加工厂还是设在国内。所以很多外媒直言,美国短期内根本无法独立自主搞定全链条运作,只能硬着头皮增加库存,然后祈祷局势快快缓解吧。
记得之前看到Noveon公司CEO接受采访时苦笑道:“我们不能随便停产,也不能乱启动,每一步都是赌命。”企业家的无奈写满脸上,也是现实版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”。
有媒体分析,中方这一招并非单纯为了制裁,而更多是在维护自身利益和全球产业链稳定。不过具体效果嘛,还得慢慢看后续各方怎么博弈咯~
——
总结一句:
世界越来越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大拼图,小小的一块缺失,就可能让整个画面变味儿。而咱们普通人的日常,其实早已被这些遥远又神秘的话题悄悄改变。不信你回家翻翻抽屉,说不定哪个电子产品里就藏着来自包头或者江西赣州的一粒“小宝贝”。
如果你家有个军迷,看到F-35因为缺几个金属螺丝搁浅,会咋吐槽?有没有觉得自家的手机、电动车价格变动跟国际局势息息相关呢?
留言区整活,让我看看大家伙都是怎么花式吐槽/脑补剧情滴!
